|
黑臭水體治理信息化平臺建設,圍繞各級政府住水務局、住建局、生態環境局、自然規劃局、應急局等部門黑臭水體整治指導、監督、管理相關職能,以城市黑臭水體的整治、維護、保持和長效管理過程為核心,通過融合物聯感知技術、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、模型分析技術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,以“河湖長制”為指導、“廠-網-河湖”為總技術路線,建立集水資產管理、水體考核評估、水污染預測預警、污染溯源分析、排水工程運營養護、廠網河湖一體化調度管理等功能于一體的黑臭水體綜合管理平臺, 通過信息共享打破地域及不同職能部門間鄰壑,建立長效機制,保障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長期保持,城市水體長治久清。
黑臭水體監測平臺感知層
以系統分析城市(流域)黑臭水體水質水量特征及污染物來源,加強“廠-網-河”排水系統關鍵要素管控為目標,結合當地環境條件與黑臭水體控制目標,篩選技術可行、經濟合理的涉水要素感知、排水設施測控方案,建立黑臭水體系統性監控體系,全面支撐上層應用數據庫的建立,及設施協同管控的落地。
黑臭水體監測平臺基礎設施層
當下云計算技術作為政務信息化系統運行環境搭建的主流方式,系統運行支撐環境建設以統籌利用已有的機房、計算、存儲、網絡、安全、信息資源為前提,為黑臭水體行業新增應用提供基礎設施、支撐軟件、應用系統、信息資源、運行保障和信息安全等綜合服務。
黑臭水體監測平臺平臺層
基于黑臭水體綜合治理上層應用系統的共性業務抽離,結合物聯感知層接入需求、數據資源整合和共享需求,建立以“監測-模型-控制”為主線的業務中臺,流媒體、GIS空間地理信息系統、推送服務系統為主的技術中臺,以及以數據資源整合、數據安全交換的數據中臺,為信息化系統提供可靠、高效、松耦合、可伸縮的服務平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