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高山小型湖泊以及大明湖生態休閑濕地公園,空氣質量優良,水環境質量常年為Ⅰ類。羅王古寨歷史文化底蘊深厚,民俗文化多姿多彩,名人傳說代代相傳。既有湘東 48 大古寨之一的羅王古寨、獅子山樊家尖戰壕遺址也有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, 還有林氏堂兄妹滾磨成婚的凄美傳說,鯉魚上樹,人騎馬、馬騎人的動人故事,更有明代文物摩崖石刻“聽泉巖”。
人文底蘊、鮮活的地方民宿,致力于打造以山水生態觀光、鄉村休閑度假、人文風情體驗等為賣點的鄉村旅游目的地。
特色民宿不僅成為長沙及周邊岳陽等地市民日常度假休閑的好去處,還接待了來自美國、澳大利亞以及省內外游客 30 多萬人次,實現綜合旅游收入近 5000 萬元,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 200 萬元,吸納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 1000 多人,充分展現了民宿的活力。先后有國家水務部、生態司、環保司、國家衛計委、國家民政部領導及省市縣領導來村調研,中央電視臺、湖南衛視、湖南經視等各大媒體記者曾多次來村采訪,并制作了專題節目進行報道。
湖南衛視新聞聯播以《盤活農村集體經濟,打造田園綜合體》為題作為解讀 1 號文件對特色民宿進行了報道,中央二臺在黃金時段以《創意點亮鄉村創業路》為題對特色民宿作了專題報道,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共鳴。特色民宿先后被評為“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”、“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”、“長沙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”、“湖南省 5 星級鄉村旅游區”等。
據說,明初,朱元璋與陳友諒爭帝,血戰潘陽,朱元璋失利,對陳友諒恨之入骨, 發誓要血洗仇恨。后朱元璋東山再起,發動九師奔長沙追殺陳友諒殘部。彼時,陳友諒雖死,其殘部在長沙頗有勢力。大軍途經此處時,附近居民全都躲到山寨之中。只見云遮霧繞,追兵以為高處無人,停止追殺。恰在此時,山上一婦女產下一子,慌亂之中于井中洗浴 ( 即羅王寨中的九龍井 ),不料冒犯了井神,霎時云開霧散,暴露了山上人蹤。明軍疑是藏兵之處,遂直奔山上,將無辜的百姓都斬盡殺絕。
明軍揚長而去后,也許是上蒼有眼,從死尸堆里爬出一對年輕男女,他們是林姓堂兄妹,環顧四周,血流成河,兩人抱頭大哭,直哭得肝腸寸斷,天昏地暗。最后兄
妹合計,從古寨中抬出一付石磨,從山頂滾下,如果石磨滾到山底不分開,則兄妹成婚。奇跡出現,這付石磨滾到山底居然還緊緊連在一起。兄妹遂成親,繁衍后代。一代接
一代,寨下的這塊村莊的人都姓林,發展為林氏家族,地名叫林家坊,設有林家祠堂。據老一輩人家說,林家祠堂祖宗是林殿陽公,為清朝武館。
羅王寨南面聳立著一個小山峰,山頂不是尖尖的那種,遠看就像一塊平地。據說, 朱元璋將山寨中的大大小小男女抓起來,于山頂將他們的頭顱砍下,這塊山因此被稱為割頭坪。
草叢深處的峽谷,割頭坪血流成河,順著層層板巖流下,將峽谷染成一片紅,峽谷于是名叫血河源,谷底的村莊也叫血河源?,F在這個村莊還在,只是當地居民認為此名太慘烈,已改為栗坡源。
小溪兩旁,有三塊石刻,滿布青苔,鮮有人發覺。其中一塊上印一首古詩,字跡不甚清晰,且為古體字,只能依稀辨認出。“山徑石鏗然,長鳴太古泉。臨流聽日月, 添豆坐巖前。”透過詩句,我仿佛見到一位文人,端坐石凳,品茗添豆,閑聽泉流, 靜望水月。空靈而超脫,愜意而自得。因著這首意境悠遠的古詩,羅王寨人稱其為“聽泉巖”。而另兩塊石刻,分別刻著“望月臺”、“飛泉峽”三字。
據 92 歲的王樹仁老人回憶,大約七八歲之時,他跟著爺爺上山砍柴。掮著一根小
竹竿慢慢走下山時,他們發現了這塊石刻,想必其年代非常久遠。而據 2008 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,經省市縣文物專家實地考察,認定“聽泉巖”摩崖石刻,系明代石刻, 為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點。